玉米涨价之谜:深加工行业野蛮生长扭曲供求
- 点击:
- 日期:2011-04-07 17:50
- 来源:财经
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是该省玉米主产区之一、商品粮生产基地,已经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县”。曾经的“标兵县”,如今几被目为“乱源”。
从2010年底开始,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外地粮食加工企业、当地粮库和其他粮商在肇东上演了一幕幕“粮源争夺战”。
玉米深加工业的“野蛮生长”,扭曲了原本平衡的供需格局,成为争夺战的根本诱因。在多方利益主体博弈下,中央力图抑制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形同虚设,粮食市场波动随之加剧。
当地粮价在这场争夺战中水涨船高,而中储粮以固定价格补库的计划,最终因为遭遇市场冷落而未能如愿,曾经顺风顺水的粮食调控机制疲态尽显。
玉米涨价之谜
粮食品质好是其中一个原因,深层次的根源则是消费需求层面的改变
去年11月玉米上市以来,全国玉米价格连续上涨。根据中华粮网数据中心资料显示,2010年10月7日的玉米全国收购均价为1854元/吨(每斤约0.9元),截至2011年3月17日,已上涨到2014元/吨(每斤上涨约1元)。肇东市亦是如此,当地三等玉米的收购市价在开秤后不久即超过1元/斤。
中储粮肇东直属库主任佟连海今年50多岁,他说自己搞了一辈子粮食工作,第一次见玉米价格涨得这么高。
从吉林、黑龙江等玉米主产区来看,2010年玉米产量较前一年略有增长,全国玉米产量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为何会出现丰年年份粮价暴涨局面,产生丰年粮贵悖论的根源是什么?
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去年底公布的《2010年东北产区玉米及大豆调研报告》显示:由于2009年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充分调动了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去年吉林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约为4500万亩,较前年略有增加。2010年吉林、辽宁等地玉米产区处于丰收的平年,虽与2008年的大丰收相比仍有差距,但与2006年、2007年产量较为接近,且玉米品质整体较好。
黑龙江虽然在种植玉米方面气候条件不及吉林,但播种面积同样有所增加,全省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将近480万亩,由7300万亩上升到7780万亩水平。而根据《财经》记者在实地调查显示,玉米增产的幅度可以达到10%左右。
肇东市向阳粮库有限公司总经理冷旭东分析指出,粮食品质好是其中一个原因。今年肇东玉米的水分含量很低,往年含水量达30%,今年能够低到25%,减少了5%的水分,而每减少1%就相当于增加了1分钱,这等于一下子上涨了5分钱。在他看来,今年玉米价格上涨有其合理一面。
深层次的根源则是消费需求层面的改变。冷旭东认为,吉林省松原赛力事达公司、中粮这样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一开始就把价格提得很高,粮贩子跟这些企业竞价收购,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不久前刚刚从东北主产区调研回来,他告诉《财经》记者,深加工企业成为这轮玉米价格上涨的主导者。
程国强认为,相比以往,玉米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0年玉米产量为1.6亿吨,其中饲料用粮1.05亿吨,玉米深加工用粮5000万吨。虽然80%的玉米用于饲料加工,但是从增量来看,饲料用粮每年增长幅度较小,约为500万吨。而玉米深加工用粮增长惊人,2008年玉米深加工用量3500万吨,到了2010年已达到5000万吨,两年净增1500万吨的需求。
和其他粮食不同,玉米加工链条非常长,可以做酒精、淀粉、味精、果糖、柠檬酸以及燃料乙醇等,其中燃料乙醇每年产能150万吨,需用玉米500万吨。从地区分布来看,这些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等粮食主产省份。
据了解,2010年吉林玉米产量为2400万-2500万吨,其中省内深加工需求占据一半,约1200万吨,加上饲料加工所用玉米,该省真正可供销售外调的玉米不到600万吨。
由于需求量大,玉米深加工企业抬价收购,以争取更多粮源。部分吉林加工企业纷纷前往黑龙江争夺粮源,距离吉林较近的肇东市成为“重灾区”。肇东市粮食系统一位人士介绍说,“拉玉米的车没白天没黑夜地往吉林跑,政府在高速公路上屡次查禁没有玉米经销资格的粮贩子,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以往,前往北方收玉米的以南方客商为主,南方是中国粮食主销区,但今年玉米价格已令南方客商咋舌,“玉米刚上市的时候,南方的玉米客商就已经来到东三省收购玉米,但是因为今年国家不再继续对北方玉米南运给予补贴,没有赚头,他们基本没有收购玉米。”冷旭东说。
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远不及吉林,但当地的加工能力亦不容小觑。位于肇东市肇兰路24号的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下称中粮肇东),号称拥有“亚洲最具实力的酒精生产基地”,每年有能力加工转化玉米120万吨。中粮肇东每年收购玉米60万吨,占该市玉米商品粮的50%。此外,该地还有另外一家玉米精深加工企业成福集团,也在积极收购玉米。
“控需求”博弈
尽管国家有限制粮食深加工的政策,但在利益相关方的变相抵制之下难以落实
在供给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要平抑粮价异常波动,唯有控制需求的过快和不合理增长。然而这项政策实施亦不如意。在不同加工企业、不同央企、地方和中央政府多方博弈下,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早在2007年之前,国家相关部门对玉米深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已有清醒认识:玉米加工能力盲目扩张、重复建设严重,一些主产区上玉米深加工项目积极性高涨,新建、扩建或拟建项目合并产能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玉米产量增长速度,导致外调粮源数量减少,并影响到饲料加工、禽畜养殖等行业的正常发展。
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一份名为《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出台的目的就是为了遏制各地一哄而上,严控玉米产业深加工过快增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01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秋粮收购和当前粮食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电【2010】20号),再次提出控制玉米深加工业发展,此后国家发改委对各地深加工项目进行排查清理。
业内人士反映,尽管国家有限制粮食深加工的政策,但在利益相关方的变相抵制之下难以落实。以燃料乙醇为例,燃料乙醇项目最开始是为了消化积存的陈化粮,2001年后,国家投资50亿元,批准成立四家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安徽丰原生化、中粮肇东、吉林燃料乙醇、河南天冠集团)。
为了支持发展,国家给予每吨燃料乙醇补贴1000元,同时对这些企业给予免税的政策支持。据了解,燃料乙醇产能150万吨,需用玉米500万吨,这占2010年全年深加工使用玉米总量的十分之一。
在与饲料加工争粮矛盾日益突出之时,国内不少学者呼吁压缩产能或禁止使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等深加工项目。有关部门限制这些企业直接入市收购,但是这些企业则选择委托收购,从有资质贸易商手中购粮,限制政策几乎形同虚设。
陈锡文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就相关问题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玉米深加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能再增加新的生产规模。关键是地方政府要按照中央的政策来进行严格的监管,说不让增加就不能增加。玉米深加工这件事情,搞一点是必要的,但是现在粮食又紧张,能源又紧张,环境污染问题又这么突出,这么重要的资源,就弄点酒精弄点淀粉,消耗了这么多的水这么多的能量,国内又造成这么严重的污染。只赚钱不讲究别的,我觉得这个事儿不要干的好。”
但限制产能的做法也无法得到实质贯彻,因为这与地方政府的利益不一致。这类加工企业一般都在产粮大县,规模较大,对当地财政收入和就业有较大贡献。
针对玉米深加工企业消耗玉米过快局面,中国储备粮食总公司(下称中储粮)总经理包克辛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国家应该坚决控制酒精、淀粉、味精等粮食深加工产业的扩张,同时减少粮食产品的出口,以保障粮食安全。
有学者建议,国家应停止对燃料乙醇补贴、不再免税,同时要限制出口,对于出口的产品要课以重税。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举措并不治本,依然存在“管不了,卡不住”现象。同属央企的中粮集团致力于全产业链打造。该公司回应称,中国玉米产量基数大,每年达1.6亿吨,每年用于深加工的玉米仅占其中很小部分,合理的深加工利用不会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影响。
程国强认为当下粮食市场调控局面更为复杂,过去一个文件下去即能令行禁止,现在有来自不同层面的利益博弈和冲突,因此在宏观调控框架设计时候要有清醒的认识。
- 2018-04-27五一节后部分地区玉米补贴截止,玉米要降价?
- 2018-01-16上海中期:玉米价格有高估的嫌疑
- 2017-07-04玉米价格大涨 饲料企业急寻东北粮
- 2017-04-18豆粕暴跌800元!玉米涨价150元!饲料到底是涨是跌?
- 2017-03-285月之前玉米价格仍将“任性”上涨?
- 2017-03-28国家对玉米是如何规划的?
- 2017-03-28玉米价格涨势将延续
- 2016-10-14饲料也疯狂,玉米一个月跌150元/吨,临储2.35亿吨,新粮
- 2016-09-26农业部:北方玉米价格或跌破1元/公斤
- 2016-09-21玉米价格暴跌 豆粕暴涨 这半个月饲料原料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