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价低迷持续时间加长 “猪周期”遭遇新挑战
- 点击:
- 日期:2018-07-05 16:47
- 来源:经济日报
猪周期,即生猪价格周期性的波动。本轮猪周期,除了周期持续时间拉长,波动幅度加大外,也创了养殖持续盈利历史最长和最高的纪录。同时,盈利周期越长意味着产能调减速度越慢,猪价处于下降通道的时间越长。未来,为了稳定猪肉价格,维持正常生产节奏,仍需进一步完善调控手段,建立统一的市场分析预警体系,调控进出口贸易,合理引导猪肉消费习惯——
7月1日,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白条猪每公斤批发均价为14.4元,比2016年7月1日的21.8元大幅下跌了33.94%。全国猪价自2016年6月份转入下降通道以来,已低迷了整整两年时间。
周期波动幅度大
“每卖一头猪,要亏140元。以往这种情况一般只持续3个月左右,这次都持续半年了!”7月1日傍晚,湖北省蕲春县振农实业公司董事长胡基政对经济日报记者说。胡基政存栏生猪6000头,一般养到115公斤左右就出栏。今年5月份猪价最低时,每出栏一头猪,就要亏300元。“我国猪周期出现了不少新变化。持续时间拉长,波动幅度加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说。
猪周期,即生猪价格周期性的波动。按照农业农村部监测的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测算,自1994年6月份以来,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经历了6个完整周期:1994年6月份至1996年6月份、1996年7月份至1999年5月份、1999年6月份至2003年5月份、2003年6月份至2006年5月份、2006年6月份至2009年5月份、2009年6月份至2014年4月份。6个完整周期持续时间分别是25个、35个、48个、36个、36个、59个月。
目前所处的第7轮猪周期始于2014年5月份,2016年6月份到达波峰后进入下降通道,到2018年6月份,已经持续50个月。价格上涨通道时间累计为26个月,下跌通道时间已经持续24个月,上一轮周期上涨通道时间为28个月(2009年6月份至2011年9月份),下跌通道时间为31个月(2011年10月份至2014年4月份)。第六、第五、第四、第三个周期生猪价格波动幅度分别为73.4%、90.2%、50%、27.4%。在前三轮猪周期中,猪价从最低点上涨50%分别用了15个月、11个月和22个月,从最低点上涨至峰值分别用了16个月、11个月和27个月。本轮猪周期猪价从最低点上涨50%用了25个月,上涨至峰值则用了27个月。此外,本轮猪周期在2016年5月份创20.45元/公斤的历史最高水平,曾连续9周高于20元/公斤,2016年6月份进入下降通道,2018年春节过后猪价快速、持续下跌,今年5月份猪价创2011年以来最低。
除了周期持续时间拉长,波动幅度加大外,本轮周期也创下养殖持续盈利历史最长和最高纪录。朱增勇告诉记者,从2015年6月份开始生猪养殖进入盈利期,2016年猪价屡创新高,生猪养殖收益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自繁自养养殖户出栏一头115公斤的肥猪盈利水平在800元以上。2017年猪价虽然下滑,但生猪养殖年均盈利每头仍在300元以上,盈利状态一直持续到2018年2月份,连续31个月保持较好盈利水平,上一轮周期持续盈利期仅22个月。“盈利周期越长意味着产能调减速度越慢,猪价处于下降通道的时间越长。”
形势变化是主因
猪周期出现不少新特点,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张学彪认为,原因在于近年来各方面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我国生猪养殖环保门槛大幅提高。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的防治行动计划》《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相继实施,生猪养殖环保门槛大幅提高。张学彪调研发现,建设一个4000头能繁母猪的规模养殖场,环保投入高达2000万元。
环保门槛的提升,同步抬升了资金门槛,导致生猪养殖产业加速整合,适度规模生产逐渐成为主流。尽可能扩大对生猪产业链条控制,已成为各大规模企业的共识。本轮周期除了温氏、牧原等养殖龙头企业扩大产能外,新希望、大北农、双胞胎等饲料企业也向产业链下游的养殖环节布局,“公司+农户”或者“公司+合作社+农户”成为主要扩张模式。
建种猪场和扩繁场、粪污处理都需要巨额资金。以雏鹰农牧“公司+农户”模式为例,欲加盟的养猪户必须建有每年至少出栏1000头的合规圈舍,这样的猪舍投资至少需要100万元。此外,无论哪种模式,加盟的养殖场还需按每存栏1000头2万元的标准交纳保障金。“一般养猪户没有这种经济实力。”胡基政说。
产业加速整合和龙头企业加速介入,显著提升了我国生猪生产效率。上一轮周期每头能繁母猪一般能产有效仔猪大约15头,本轮猪周期则提高到了20头左右。因此,虽然限养区和禁养区猪场大量拆迁,能繁母猪存栏较2013年高峰期明显下降,但在规模企业扩张的推动下,2017年全国生猪产能就开始温和恢复。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猪肉产量恢复性增长了0.8%,扩张产能则在2018年集中爆发,导致今年二季度猪价快速持续下跌。
调控手段需完善
猪价大起大落,严重扰乱了猪肉生产,影响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放大了经营风险,妨害农民可持续增收。业内专家认为,要减轻猪周期的负面影响,还需完善调控手段。
建立统一的市场分析预警体系,是完善调控手段最重要的一环。“我国不缺少统计数据,问题在于数出多门。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统计局等不同管理部门数据口径都不同,应尽快建立科学、准确、权威的生猪市场价格分析预警体系。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饲料、人工、流通、疫情等直接影响生猪价格波动因素的监控,对能繁母猪、仔猪和育肥猪存栏量变化以及生猪养殖成本效益实行实时监测,并组织专业人员队伍分析研判,及时通过各种媒体发布,引导养殖户正确认识市场走势,合理安排生产,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朱增勇说。对企业和养殖者扩张生猪产能,尤其是东北等热点地区扩张产能,应适度引导。比如,可将东北地区由生猪产区转变为猪肉深加工区,避免产能过度扩张对其他地区生猪市场造成冲击。再比如,可大力推进生猪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在提供交易便利的同时,形成合理的价格指数。
进出口贸易调控则是调控手段亟待健全的另一环。2011年至2013年,我国猪肉及生猪产品进口量持续稳步增加,冷冻猪肉累计进口157万吨,超过1995年至2010年进口量的总和。2016年进口猪肉更是高达160万吨,超过了2011年至2013年的总和。除2016年外,大量国外猪杂进口均高于冻猪肉进口。猪肉及生猪产品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比如,2013年和2014年猪肉进口保持高位,延长了国内猪价在谷底徘徊的时间,拉长了养殖户亏损期,加剧了产能非理性调减幅度,导致下一轮周期猪价的暴涨。“在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饲料刚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的情况下,国家要完善猪肉及相关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适度控制进口,避免国外猪肉及制品低价倾销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同时要择机鼓励猪肉出口。”张学彪如是说。
猪肉消费习惯也需要引导。美国冷鲜肉消费占猪肉总消费的三分之二以上,我国只占20%。“活猪运输不仅大幅增加了运输成本,还容易导致疫病大范围扩散。冷鲜肉运输成本低,利于保障肉质,便于产销区间供需调节。”朱增勇建议政府出台具体政策和措施,引导、鼓励冷鲜肉生产、销售,引导国内消费习惯从热鲜猪肉变为冷鲜、深加工猪肉。
除此之外,业内专家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继续致力于提升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自动化水平。目前,美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养殖户占比已达91.2%,我国年出栏500头以上养殖户占比才44.9%。张学彪调研发现,大规模养殖户全程参与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出栏生猪每公斤售价一般比中小养殖户高0.5元,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大约80%的养殖户由于规模小,需要通过经纪人、中间商才能销售,没有市场话语权,经营风险要大很多。
“生猪养殖过度保险容易导致产能过度扩张,要避免过度补贴导致新的生产失衡。”朱增勇说。
- 2021-10-15全国猪价一片红!绝地反弹!上涨逻辑是什么?
- 2019-11-25证券公司:猪价高位回落 预测11月CPI升至4.6%
- 2019-11-2111月猪价环比跌13% 养殖龙头逐月增长趋势或告终
- 2019-11-15生猪价格渐下“猪峰” 企业扩产见效料在明年
- 2019-10-23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猪肉价格正出现15年来最大年度涨幅
- 2019-10-08本轮猪周期可能到2020年下半年迎来价格向下拐点
- 2019-08-22猪肉价格将突破30元/斤?中国或加大进口,澳大利亚蓄势待发!
- 2019-08-22国常会确定猪肉保供稳价措施,机构认为生猪龙头企业将迎机遇
- 2019-08-07猪价上涨“撑腰” 猪肉板块成避风港,龙头股创历史新高
- 2019-08-06猪价一如既往超预期 8月以后迎来全国性普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