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部长:坚决防止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2)
- 点击:
- 日期:2012-05-29 09:34
- 来源:人民日报
(二)着力解决干旱问题。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面积改造中低产田,不断增强抗灾减灾能力。除部分有条件地区适度利用地上和地下水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外,主要走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路子。深耕深松技术重点在东北、黄淮海玉米产区推广,适于应用面积3亿亩左右,可三年深耕深松一次,一般当年增产5%—10%;覆膜种植技术有效解决西北、西南、东北西部地区的春旱问题,一般每亩增产250斤左右,适于推广面积约3亿亩;膜下滴灌技术能有效防御东北西部地区的春旱、夏伏旱和秋旱,亩增产500斤左右,在东北地区适宜推广面积6000万亩左右。此外,在地势比较平坦、连片种植、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可因地制宜推广喷灌。要加大投入力度,扩大节水高效技术和设施推广面积,最终使玉米生产最大限度地摆脱干旱制约。
(三)积极推进机械化。大力推广玉米机械整地和精量播种,推广农机农艺融合模式化作业。把发展玉米机收作为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组织开展玉米收获关键技术和机具研发,发挥机械收获抢农时、保季节、降损耗的作用,解决玉米收获费工费时成本高的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玉米收割机、秸秆还田机和免耕播种机等优先补贴,增加玉米主产区深松整地补助。
(四)努力减少产后损失。我国玉米以农户储存为主,但由于农户储粮设施简陋,造成大量损失。据专家测算,我国每年玉米产后储藏损失超过5%,总量约200亿斤。近年来,中央实施“农民科学储粮仓专项工程”,补助农民建“自然干燥储粮仓”,可将损耗率降至2%以内。要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思想,加大项目实施力度,促进农户安全储粮、科学储粮。同时,在收购、储运环节,要加强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加快陈旧老化仓房的维修改造,将储运和国储环节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五)政策调控要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近几年,国家适时启动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稳定玉米市场价格、保持农民种粮合理收益从而保证玉米播种面积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这一政策措施要继续实施并逐步完善,要逐步提高临时收储收购价格,统筹考虑生产成本、比价关系和农民种植收益,要研究扩大政策覆盖面,逐步由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扩大到华北、西北地区。同时,坚持把搞好玉米加工和进出口调控作为促进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要着眼于整个产业链,适度发展玉米深加工,提高玉米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同时引导玉米加工业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发展用于饲料、食品及医药行业的加工业,严格控制化工和能源用途的加工业。把握好进口时机和节奏,避免冲击国内生产,挫伤农民积极性。
概言之,推动玉米持续增产,出路在科技进步,核心是主攻单产,关键是立足抗旱,办法是品种、技术、工程措施三管齐下,再加以政策扶持。只要这些政策措施真正集成到位,我国玉米产业就一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农业部部长)
- 2018-04-27五一节后部分地区玉米补贴截止,玉米要降价?
- 2018-01-16上海中期:玉米价格有高估的嫌疑
- 2017-07-04玉米价格大涨 饲料企业急寻东北粮
- 2017-04-18豆粕暴跌800元!玉米涨价150元!饲料到底是涨是跌?
- 2017-03-285月之前玉米价格仍将“任性”上涨?
- 2017-03-28国家对玉米是如何规划的?
- 2017-03-28玉米价格涨势将延续
- 2016-10-14饲料也疯狂,玉米一个月跌150元/吨,临储2.35亿吨,新粮
- 2016-09-26农业部:北方玉米价格或跌破1元/公斤
- 2016-09-21玉米价格暴跌 豆粕暴涨 这半个月饲料原料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