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饲料添加剂市场焦点回顾
- 点击:
- 日期:2011-01-10 09:42
- 来源:博亚和讯
添加剂是饲料工业的核心产业,添加剂行业的发展水平通常也代表着整个饲料行业的发展水平。在过去的2010年,添加剂行业发生了很多故事,添加剂市场的行情波澜起伏,让我们目不暇接。我们遴选了其中几个焦点角色,期望通过一番对比分析,来透视、理解我国的添加剂产业,为来年的发展打好基础。
蛋氨酸进入诸侯争霸时代
长期以来,全世界饲料级蛋氨酸均采用化学合成法生产,现在全球蛋氨酸的年生产能力约为100万吨,年产量约为80万吨,实际需求约为75万吨。由于蛋氨酸合成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投资额巨大,因此,多年来全球蛋氨酸的生产集中在几家国际大公司手中,主要有Evonik Degussa公司(年生产能力34万吨)、美国Novus International公司(年生产能力29万吨)、法国Adisseo公司(年生产能力23万吨)、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年生产能力11万吨) 等,这几大公司垄断了全球95%以上的市场。
近十多年来,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的饲料产业,多年来我国饲料产量每年均以较快的幅度增长,在2000年至2009年的十年间,我国饲料年产量由7500万吨增至14800万吨,平均每年新增产量822万吨,目前全国共有饲料生产企业1.1万多家,总产量达到1.5亿吨,有近30家饲料生产企业的年产能达到了200万吨。
但长期以来,我国饲料中添加的蛋氨酸一直都要依靠进口,是我国化学原料药的进口大户,进口量逐年以较大幅度增长,国家每年都要消费大量美元。2001年,我国蛋氨酸进口量为6万吨,2006年进口量达到8万吨,2009年我国市场上蛋氨酸的需求量达到10万吨,今年1~11月份,我国蛋氨酸累计进口量已达9.7万多吨,全年铁定超过10万吨。巨额的进口量意味着国内市场巨大的需求,然而数遍蛋氨酸市场很难看到中国供应商的影子。不过,从今年开始,这个状况可能将要发生巨大的改变。随着重庆紫光蛋氨酸开始投放市场,中国国产的蛋氨酸将会陆续上市。未来一两年内即将面世的还有:蓝星安迪苏南京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14万吨蛋氨酸;住友化学大连的2万吨蛋氨酸项目;赖氨酸巨头大成集团的发酵蛋氨酸项目;四川乐山和邦的10万吨蛋氨酸项目。加上希杰筹备中的发酵蛋氨酸项目和迪高沙在新加坡建设的面向亚太市场的15万吨蛋氨酸项目,那么我们会看到国内市场将至少有七家产量在2万吨以上的蛋氨酸生产商。而中国年蛋氨酸消费量目前只有约10万吨左右,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国内饲料级蛋氨酸产能将最高达到50万吨,目前全球产能约130万吨,实际产量只有不到80万吨。届时蛋氨酸市场将面临激烈的竞争,蛋氨酸价格预计也将大幅下降,同时考虑到低成本优势,中国势必将大量出口饲料级蛋氨酸。
赖氨酸市场风云再起
谁是赖氨酸行业的王者?大成、希杰还是味之素?你分不出来,因为他们至今胜负未分。先说大成集团,2004年以前,中国饲料用赖氨酸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而随着大成赖氨酸的投产及中国厂家大举投产进入,2005年,中国成为赖氨酸出口大国,与此同时,赖氨酸价格一路下滑,从而为之在饲料中大批量常规使用奠定经济基础。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中国赖氨酸产量为67.9万吨(含65%赖氨酸),同比增长16.1%;出口10.1万吨,同比增长9.4%。近年来,赖氨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韩国希杰、日本味之素、中国大成生化三分天下,但大成生化仍然凭借60万吨的产能、超过30%的市场份额牢牢掌握着赖氨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作为一家韩国公司,希杰是韩国最大的食品企业希杰食品集团的旗下的子公司。如今的希杰,正雄心勃勃欲加大在赖氨酸领域投资,做到全球赖氨酸行业的NO.1,今年年中随着10万吨赖氨酸和5万吨苏氨酸项目落户沈阳,希杰集团将在未来几年实现赖氨酸年生产能力达55万吨,销售收入超过12亿美元的巨型公司,届时其在赖氨酸市场的份额将占有全球30%以上。
VC价格暴跌——盲目扩张的代价
维生素市场向来不乏热点,今年也不例外。2010年的焦点角色是VC,这个前几年曾经让人疯狂的品种,今年继续一另一种姿态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今年的主题是“跌价”,而且是暴跌。年初VC价格还在80元/公斤左右,至9月份时已跌至40元/公斤以下,跌去一半。VC也算是维生素行业中的大品种,且养活了数家上市公司,经济危机最黑暗的时候已经过去,为何VC却如此不堪,在经济慢慢复苏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居然自个掉价了呢?这个还得从头说起。
早前国际VC领域有四大巨头,罗氏、巴斯夫、武田和帝斯曼,2000年开始,中国维生素C产业崛起,由于低廉的劳动成本,中国企业主要依靠价格战来获取订单。其后,不堪成本压力,罗氏、武田先后退出VC产业。从2002年开始VC价格开始攀升,高峰时期出口价达12美元/公斤。期间,中国企业依靠价格优势不断抢占国际巨头市场份额,这一度遭到美国的反垄断起诉。然而,在“勤劳能干”的中国人面前,洋鬼子终于败下阵来。由于成本压力,巴斯夫、帝斯曼们纷纷宣布停产,到2009年,维生素C产能主要集中到了国内的5家企业手中,即东北制药、华北制药石药集团、江山制药和鲁维制药。官方数据显示,这5家企业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量超过10万吨,全球VC的价格也基本掌控在国内5家企业手中。
这就不禁使人纳闷了,既然90%以上的市场份额都掌握在中国人手中,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这么强悍的掌控能力,怎么会保不住价呢?这都是中国人善于斗争惹的祸,跟洋人斗完了,趴下了,接着跟自己人斗。由于VC绝大部分是卖到国际市场,在部分国人眼中,价格战从来都是制胜的法宝,你的价格报10美元/公斤,我就报6美元/公斤;你报8美元/公斤,我就报5美元/公斤,反正就是比你低一半。如此以来,在国内厂家相互比降价的形势下,VC价格开始一路走低。2008年尚在100元/公斤以上,2009年下滑至90元/公斤左右,2010年年初降至70多元/公斤,下半年则迅速跌至40元/公斤以下。巨额的产能、无处不在的价格战是VC价格迅速下跌的主要原因。由于前几年行业利润较高,这两年VC产能扩张几近疯狂,完全抛弃了供需平衡的准则。据发改委调研的数据,目前在建和拟建维生素C生产能力合计超过8万吨,加上现有的10万吨产能,预计到2010年底维生素C产能将接近18万吨,2012年将超过20万吨。目前全球VC消费量约10万吨左右,我国约为2万吨,我国VC产能几乎超出全球需求近1倍。需求与供应这么大的差距,价格不跌才怪。受制于有限的需求,预计未来几年VC价格都难以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