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企业结构调整的五种可能路线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0-09-26 16:49
- 编辑:admin
- 来源:未知
- 评论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促转变”作为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其中“调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原料药产业受累于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低端产品及同质化竞争、国际贸易及技术壁垒愈演愈烈、反倾销之苦等,结构调整的任务更是迫在眉睫。
近年来,各原料药企业在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方面“各显神通”,已有部分先发企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压力渐增,结合我国原料药企业的优势及现实路径来看,我国原料药企业的结构调整将可能呈现出“五大路线”。
1 进入新产品新领域
这一调整路线包括两大途径。其一,根据本企业的现有产业基础及优势,借助一定渠道或机会切入新的产品领域。该路线适合于大宗原料药,往往被资金及实力雄厚的原料药企业选中。譬如华北制药,10月18日,华药新型头孢系列产品项目启动,该项目是华药新工业园区首个开工建设的重点工程,预计投资20亿元,建成投产后将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头孢生产企业之一。
之所以选择头孢,显然是基于华药作为我国最大最老的抗生素生产企业,无论是产品研发、技术储备,还是生产组织、成本控制都具有较突出的传统优势,从青霉素系列向头孢系列发展,大体上还在抗感染领域内,既可发挥企业长期以来的强项,又全面体现了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据透露,未来华药的青霉素系列和头孢系列的销售总和将只占总销售的30%~40%,其他市场需求增长显著、技术附加值高的基因工程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等将占其他份额。而目前,华药的青霉素及其下游产品占据了其销售总量的60%。
其二,利用企业研发基础扎实及专有技术突出的优势,谋求在小品种的特色原料药研发方面的突破,这类原料药以刚过专利期的降血脂类、抗肿瘤类、抗寄生虫类等为主,技术要求高,利润空间可高达50%~70%,而且生产装备投入不大,要求的环境容量较低,是原料药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不二之选。海正药业、华海药业均受益于此。
2 走高端化道路
原料药的产业结构呈现典型的正金字塔形,从底座到顶尖依次是:基础原料药—特色原料药—仿制药—专利药。国内大部分原料药企业处于低端的两个层次,但也有部分产品及企业正在努力往高端走。2008年以来青霉素工业盐及其下游产品的出口变化,是这一路线的典型代表。
据健康网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青霉素工业盐出口大幅下降,出口成交量下降43%,价格缩水24%;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APA、阿莫西林、氨苄西林、7-ADCA等下游产品出口明显放量,其中,7-ADCA的出口量甚至飙升186%。
这一现象不惟青霉素独有,其他系列的原料药或产业链也呈现相似规律。如今年大吨位的传统头孢类原料品的产量均有下降,而新品种的产量增长却很快,老品种头孢曲松、头孢氨苄等降幅都在20%以上,新产品头孢西丁、头孢地尼、头孢他美酯等增幅却在200%~500%之间。
“向产业链的高端转移,这是进步的信号,同时也是提高竞争层面的表现。”有专家这样表示。
3 拉长产业链
拉长产业链是双向的,即产品不仅向下游及高端发展,同时也根据企业战略及发展需要向上游产业发展,部分原料药企业甚至把触角延伸到相关的医药化工中间体,颇有全产业链通吃榨尽之意,就有某原料药巨头在建设布洛芬生产线后,又投资上马了氯代丙酰氯,下一步还将投产布洛芬赖氨酸盐等系列产品。
越来越多的原料药企业发现,综合配套优势也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生产企业,不仅可以丰富企业的产品群,更好地发挥规模及技术优势,有效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对于部分紧俏产品来说,可避免在原料供应上受制于人;对需求方来说,尽可能地在一个企业配套可有效提高采购的话语权,降低成本,还可避免在质量问题上的纠纷。
4 兼并重组
兼并重组是实现结构调整的一条捷径,在时间上占有绝对优势:一种是企业整体的兼并重组,一种是针对某一条生产线的兼并重组。适用这一路线的原料药企业,不仅需要充足的资金及技术等实力,更离不开强势有力的企业文化,否则极易陷入重组的泥淖。通观国内医药企业的兼并重组,更多的是政府主导的“拉郎配”,而非以市场为导向,单纯着眼于结构调整的原料药重组就更少。
国外的典型企业,当属以色列TEVA公司。TEVA是全球最大的通用名药生产商,其从最开始的大宗非专利原料药起家,逐步发展到特色原料药,最终过渡到通用名制剂的生产开发。2005年7月斥资7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Ivax制药集团后,一举成为世界仿制药领域的头号巨人;2008年7月又以近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球第四大仿制药企业Barr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在仿制药领域的领先地位。TEVA对结构调整路线的选择及成功,对国内原料药企业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5 做强做大制剂
做大做强制剂是原料药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制剂生产相比,原料药产品所需的固定资产建设、检修费用、消耗的原材料及能源、安全环保的压力与生产组织的复杂程度等都大大高于制剂,毛利率则远低于制剂。基于这一点,东北药、鲁抗医药、新华制药以及华北制药等原料药巨头先后把做强做大制剂作为今后的发展战略,加大了发展制剂的工作力度。
其中,东北药的力度及声势较大。新整合的东北制药集团销售有限公司由东北制药集团旗下东北制药总厂五大制剂公司、沈阳第一制药厂、沈阳施德药业有限公司等七部门、企业统一整合而成,今后将统一负责东北药的制剂营销工作。做大制剂,提高制剂销售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切中了我国原料药企业的肯綮,符合医药产业升级换代的规律,在新医改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可谓适逢其时,对原料药企业来说,积极发展自产原料药制剂,既可收获高额利润,又能拉动原料药生产,有一箭双雕之效。
但发展制剂困难也很多,尤其是对市场营销能力相对薄弱、渠道建设及控制力不足的老牌原料药企业而言,首先面临着观念的巨大变革与流程的艰难再造,短期内难见成效,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
- 中国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深度分析 292
- 2010年09月24日全国生猪价格排 270
- 金银花成“香饽饽” 种植户年均收入超 231
- 中国传统中草药市场面临外资药企的争抢 230
- 2010年9月24日全国各地仔猪市场 226
- 中药材今年趋势缓升 2010年发展什 221
- 化学原料药一波三折亟待拉动国内市场 213
- 2010年9月17日广东各地生猪价格 211
- 2010年6月8日硫氰酸红霉素最新报 203
- 多重因素致使我国中药材价格大涨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