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变形计”:从微利到亏损究竟是怎样的体验?
- 点击:
- 日期:2018-02-27 14:15
- 来源:未知
今年春节前后的猪价运行轨迹真的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节前,毛猪扎推出栏导致出栏均价在短时间内暴跌10.9%;春节过后部分地区猪价一度小幅上调,但随着东北地区流感式跌价再度蔓延,本周一时,全国毛猪出栏均较节前累计下跌5.9%;今年2月我国毛猪出栏均价累计跌幅高达15.33%。同时,生猪养殖效益水平缩水8成以上,难道始于2014年的超强/超长盈利周期将就此止步了么?
1、 东北地区猪价继续领跌全国,“流感式”下跌行情再次启动
和今年冬春季的流感一样,此轮我国猪价“流感式”的下跌行情不仅迅猛,而且历史同期相对罕见,且新一波的“流感式”下跌行情也已经在长假过后再次启动。根据JCI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月,我国毛猪出栏价格平均跌幅在15.33%,广东、河南、山东部分地区猪价跌幅均超过20%,东北地区跌幅紧随其后,但论低价,全国“洼地”基本上都集中在东北地区,局部土杂猪价格也已经跌破5元/斤。
2、 养殖效益从微利到亏损仅一眨眼,难道猪市已“无药可救”?
随着全国猪价的重挫,目前国内生猪养殖效益水平也继续缩水,头均盈利降至50元/头以内,东北地区已经全面亏损。按照目前国内玉米均价1882元/吨计算,猪粮比价为6.654:1,降至46个月以来的低点。从目前来看,由于春节过后肉品消费总体仍然偏淡,市场供应相对充足,以及养殖户依然持较为悲观的看跌心理,而玉米、豆粕等大宗原料价格依然偏强运行,我国生猪养殖效益水平仍将维持在偏低水平。
3、 都说是进口肉惹的祸,也许是我们的心态出了错
根据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冷鲜冻猪肉进口量达到11.6万吨,同环比均增长4.5%。有不少养殖户认为,国内猪价的下跌源于进口肉的冲击,但实际上,正关进口的猪肉占到全国猪肉产量不足5%,且大部分流入了食品加工企业;而对市场冲击的仍然是走私的冻品。此外, 2016/17年我国不少规模化企业都积极扩大养殖规模,不仅有生猪养殖企业,还有饲料集团,更是跨行业养猪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如马云),而2017年我国主要的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的育肥猪供应量平均增幅就高达66%,在这种产能“你追我赶”的趋势下,猪市的风险持续释放。
其实,生猪养殖业是一个极具周期性波动规律的行业,仅商品代育肥猪养殖就需要长达5个月左右,而从外购二元母猪至商品猪养殖周期就长达1年半。虽然我们未能预料到今年春节前后国内猪价有如此之大的跌幅,但市场风险却是实实在在摆在那里的,养殖量的增长和养殖技术的提高让目前我国生猪市场经历从天堂到地狱的落差,而未来随着规模化企业产能的进一步实现,生猪市场还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