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产业链割裂是猪肉价格大幅波动的重要原因
- 点击:
- 日期:2016-04-21 14:38
- 来源:央广网(北京)
央广网北京4月2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年以来,猪肉价格的疯狂上涨,让生猪产业的发展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农业部办公厅主任叶贞琴曾表示,目前我国的生猪养殖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格局特别容易出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情况,所以才出现了猪肉价格大涨大跌的情况。为了尽快改善这一现状,农业部近日印发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引发广泛关注。规划确定了生猪产业的发展目标以及效率目标。还特别提出重点工程与政策,包括良种工程项目、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项目、良种补贴政策等。其中生猪育种补助政策还包括对生产性能测定、遗传物质交流、遗传评估、大数据平台建设给予补贴。这些规划将使生猪出栏率、母猪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如何解读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的出台?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经济之声:近一段时间,猪肉价格的起起伏伏让我国生猪饲养产业的问题凸显。此次农业部发布《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主要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李国祥:目前我们国家猪肉大幅度波动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自去年以来,特别是今年第一季度猪肉价格出现大幅的上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很多地方养猪遭到禁止,前几年猪肉价格大幅下跌,很多养猪户由于缺乏资金没有生存下去。同时,生猪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一次规划的问题导向非常明确,就是要解决我们现在生猪生产、生猪市场、生猪加工、销售等环节中反复出现的问题,那么我们也通过规划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经济之声:这份规划给出了什么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们要以什么方法来解决生猪的生产市场加工销售问题?
李国祥:这个方案的针对性非常强。协调机制的关键就是提高生产效率,把猪肉的价格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之内,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效率,这方面的潜力应该还是非常大的。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划分了很多区域,要让生猪产业在约束区域内稳定增长,不再盲目发展数量。同时,生猪的粪便会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在农业生产中我们的有机肥却不足,我们在如何更好的转化、利用资源方面已做出了很多安排。
猪肉价格为什么会大起大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与屠宰、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严重割裂。这一次规划明确提出,我们不再搞产品生猪的运输,而是进行屠宰完之后鲜肉冷链的运输,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产业融合,解决各个产业割裂的问题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原标题:专家:产业链割裂是猪肉价格大幅波动的重要原因)
- 2020-02-25国家统计局:2月中旬生猪价格较上旬涨2.6%
- 2020-02-132020年经济蓝皮书:今年生猪生产能力有望不断恢复
- 2020-02-12猪价上涨致市值飙升 29家上市猪企总市值已增百亿元
- 2020-02-10统计局:1月猪肉价格同比涨116.0%
- 2020-01-16生猪养殖利润突破2500元/头 积极因素不支持春节前猪价再涨
- 2020-01-14统计局:1月上旬生猪(外三元)价格36.6元/千克,环比上涨
- 2020-01-10农业农村部预计春节期间肉类供需平稳
- 2019-12-25统计局:12月中旬生猪价格环比下跌2.8%
- 2019-12-2411月市场活猪和猪价明显回落 生猪生产呈回升好势头
- 2019-12-23多地出台组合拳 猪价释放回稳“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