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上涨?猪周期下半场将较为温和
- 点击:
- 日期:2015-08-03 10:52
- 来源:食品信息网
3月下旬以来,批发市场仔猪上涨超过60%,毛猪上涨45%,白条猪上涨接近40%,零售端50个城市猪肉平均价上涨15.6%。
我们将从供需与周期角度对猪价上涨的空间、时间和幅度进行预判,并就其对CPI及政策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猪价上涨的主导与支撑
1、由于存栏降至历史低位,供给起到了主导作用。13年底以来,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大幅下滑,降至历史低位,远远超出了历史经验的判断。导致上述情况的额外因素是技术提升,一方面等量母猪与仔猪存量情况下,猪肉的供给提升,另一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大幅减少,剧烈调整变为缓慢深入调整。
2、需求趋稳则是另外一个强支撑条件。去年以来,供给持续收缩,而猪肉价格并未显著呈现周期性回升,表现大幅弱于预期,背后可能存在需求弱与技术提升两方面因素。
二、猪周期的判断基础
经验上看,中性的上涨周期约15个月,也有更长的例子;仔猪价格是一轮上涨的领先指标,且涨幅远超猪肉;毛猪与猪肉同步上涨,涨幅略超猪肉。
三、本轮猪周期下半场将较为温和
1、时间上看,本轮猪价上涨的周期可能略长。按照过往猪周期的经验,此轮猪价的上涨还将持续10个月左右;但是截至目前生猪、母猪未现补栏,供给回升速度显著慢于上一轮周期。
2、幅度上看上涨并未结束:目前仔猪价格上涨远远弱于以往幅度,同时猪肉价格上涨也远远弱于和仔猪历史比价水平。另外,上涨周期中,也将存在调整。
3、什么是下半场?在猪周期上行阶段的中后期,往往生猪已经补栏到较高位置,母猪的存栏量也已大幅回升,实际或潜在供给能力已发生变化,但猪肉价格依然能够维持上升格局,同时后期母猪存栏出现过度回补,为下一轮猪价下行奠基,后者的行为主要来自价格驱使以及信息不对称,当然这里不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历史上看,后半场猪价上升主要受通胀预期、需求强弱、饲料与运输成本(玉米、豆粕、油价)的影响。具体到本轮,考虑到未来需求增长一般、成本相关商品(玉米、豆粕、运输用油)价格低迷,同时通胀预期不高,导致此轮猪周期的下半场可能较为温和。
四、猪价、CPI和政策的分析
预计猪价年内及至16年春节期间,将继续上涨;春节后的波动将较为温和。猪价上涨对CPI同比增速贡献逐步递增至2015年4月份,预计CPI逐季回升至2015年1季度见顶。
政策方面,一是随着价格的上涨与平稳,对政策空间的预期将发生变化。目前至4季度前期,猪价的上涨比较确定也较为引入注目,CPI的稳健上行将导致政策空间收窄预期;而4季度后期以及1季度,随着对未来通胀预期的下降、以及在需求支撑下,猪价上涨的逐步实现,政策空间逐步打开。
二是从猪周期的调控政策上看,一般通过供给侧调控猪价。比如猪粮比上升到警戒线后,政府部门将出台抛售、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降低摊位费等政策,但通常只会延缓周期、降低波动;猪肉的市场供需规律仍然起到决定性作用,但行政导向的扩大养殖同样并不可取;货币政策方面,过去的猪价上涨周期都叠加了紧缩的货币政策,但主要存在通胀预期和需求较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