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产”对接“大市场” 防止猪价过度波动
- 点击:
- 日期:2013-04-22 08:37
- 来源:人民日报
养猪信息网整理报道: 近几轮生猪市场价格剧烈波动,都可能与发生较重疫病有关。”李国祥分析说,疾病控制、养殖环境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地方,也是制约我国养猪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从长远看,政府要积极推动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加大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建设力度,对生猪规模养殖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优惠,稳定生猪生产主体。
“小生产”对接“大市场”,计划赶不上变化,促成“猪周期”
“小生产”对接“大市场”,计划赶不上变化,促成“猪周期”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说,从供需关系来看,2012年全国猪肉供应量增加,猪肉产量5335万吨,比上年增长5.6%;生猪存栏47492万头,比上年增长1.6%;生猪出栏69628万头,比上年增长5.2%。
“一般生猪产量同比增长3%以上,生猪价格就可能会反映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出现下跌。”李国祥说。
因此,2012年的猪肉价格在2011年的大涨之后,比上年下跌4.1%。今年春节前,生猪价格出现季节性上涨,但部分地区为了稳定物价,相继投放储备肉,引发连锁效应,导致肉价企稳回调,养殖户恐慌出栏。春节长假后,猪肉进入消费淡季,猪价跌速超出心理预期,养殖户恐慌心理加剧,出现集中抛售。再加上近期的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消费者阶段性地减少了猪肉消费,也对猪肉价格下滑造成影响。
猪肉价格的“过山车”,在业内被称作“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即“猪周期”。“生猪生长有一定的周期性,一些农户往往以现有的市场价格为标准去预期未来的收益,但是计划又赶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猪周期’的形成。”李国祥解释说。
有哪些因素影响了猪肉价格?李国祥说,除了供求关系之外,生猪饲料成本的价格上涨、猪肉价格预期等往往也会加剧肉价的周期性波动和季节性波动。根据过去的价格波动而调整生产,这属于适应性预期。适应性预期越强,周期性波动和季节性波动可能越明显,波动幅度可能越大。2012年春节之后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开始下跌,就属于养猪者适应性预期所带来的必然反应。
李国祥告诉记者,生猪市场运行状况有时也与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有很大关系。宏观经济政策虽然不能改变生猪价格的走势,但可能也会影响价格波动的幅度。例如,货币政策放宽和居民实质收入改善有助于刺激猪肉消费,促进猪肉价格稳定。
增强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生猪产业链为基础“治本”
“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猪肉价格怎样才能打破“猪周期”怪圈?
李国祥介绍,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生猪支持政策和市场调控政策,特别是防止生猪价格过度波动的政策,起到了一定作用。他认为,未来的工作重点应该是不断完善现有调控体系,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尤其是逐步加大金融手段调节力度,适时推出生猪保险、优惠信贷等政策,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增强其抵御周期波动风险的能力。
要保持猪肉价格稳定,关键是要保护产业的稳定发展能力。从生猪产业的内在联系看,生猪繁育和养殖、流通、屠宰、猪肉消费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波及整个产业。促进生猪业健康发展,必须以生猪产业链为基础,通过行业整合等方式来“治本”。
近几轮生猪市场价格剧烈波动,都可能与发生较重疫病有关。”李国祥分析说,疾病控制、养殖环境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地方,也是制约我国养猪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从长远看,政府要积极推动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加大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建设力度,对生猪规模养殖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优惠,稳定生猪生产主体。
借鉴国外经验,李国祥认为我国应加快生猪养殖合作组织建设,提高生猪养殖的组织性、计划性,减少盲目生产带来的价格波动,增强养殖环节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同时鼓励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将屠宰和养殖统一起来,形成合力,提升全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一般生猪产量同比增长3%以上,生猪价格就可能会反映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出现下跌。”李国祥说。
因此,2012年的猪肉价格在2011年的大涨之后,比上年下跌4.1%。今年春节前,生猪价格出现季节性上涨,但部分地区为了稳定物价,相继投放储备肉,引发连锁效应,导致肉价企稳回调,养殖户恐慌出栏。春节长假后,猪肉进入消费淡季,猪价跌速超出心理预期,养殖户恐慌心理加剧,出现集中抛售。再加上近期的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消费者阶段性地减少了猪肉消费,也对猪肉价格下滑造成影响。
猪肉价格的“过山车”,在业内被称作“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即“猪周期”。“生猪生长有一定的周期性,一些农户往往以现有的市场价格为标准去预期未来的收益,但是计划又赶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猪周期’的形成。”李国祥解释说。
有哪些因素影响了猪肉价格?李国祥说,除了供求关系之外,生猪饲料成本的价格上涨、猪肉价格预期等往往也会加剧肉价的周期性波动和季节性波动。根据过去的价格波动而调整生产,这属于适应性预期。适应性预期越强,周期性波动和季节性波动可能越明显,波动幅度可能越大。2012年春节之后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开始下跌,就属于养猪者适应性预期所带来的必然反应。
李国祥告诉记者,生猪市场运行状况有时也与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有很大关系。宏观经济政策虽然不能改变生猪价格的走势,但可能也会影响价格波动的幅度。例如,货币政策放宽和居民实质收入改善有助于刺激猪肉消费,促进猪肉价格稳定。
增强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生猪产业链为基础“治本”
“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猪肉价格怎样才能打破“猪周期”怪圈?
李国祥介绍,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生猪支持政策和市场调控政策,特别是防止生猪价格过度波动的政策,起到了一定作用。他认为,未来的工作重点应该是不断完善现有调控体系,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尤其是逐步加大金融手段调节力度,适时推出生猪保险、优惠信贷等政策,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增强其抵御周期波动风险的能力。
要保持猪肉价格稳定,关键是要保护产业的稳定发展能力。从生猪产业的内在联系看,生猪繁育和养殖、流通、屠宰、猪肉消费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波及整个产业。促进生猪业健康发展,必须以生猪产业链为基础,通过行业整合等方式来“治本”。
近几轮生猪市场价格剧烈波动,都可能与发生较重疫病有关。”李国祥分析说,疾病控制、养殖环境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地方,也是制约我国养猪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从长远看,政府要积极推动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加大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建设力度,对生猪规模养殖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优惠,稳定生猪生产主体。
借鉴国外经验,李国祥认为我国应加快生猪养殖合作组织建设,提高生猪养殖的组织性、计划性,减少盲目生产带来的价格波动,增强养殖环节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同时鼓励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将屠宰和养殖统一起来,形成合力,提升全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编辑:admin)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阅读:
- 2020-02-25国家统计局:2月中旬生猪价格较上旬涨2.6%
- 2019-12-25统计局:12月中旬生猪价格环比下跌2.8%
- 2019-11-15生猪价格渐下“猪峰” 企业扩产见效料在明年
- 2019-10-102019年10月10日温氏广东区生猪价格上调1元/斤
- 2019-05-16涨了!临沂猪肉生猪价格高位运行 存栏量大幅减少
- 2019-04-10三月份国内生猪价格创新高
- 2019-04-03山东广饶:一季度生猪价格触底反弹后进入高位平稳期
- 2019-03-11猪肉收储“春风”吹来猪价上涨,2019年生猪价格能涨到几元?
- 2019-01-10集贸市场生猪价格略降
- 2018-12-26山东平阴:12月份生猪价格上升 利润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