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饲料原料供需形势 如何是好?(2)
- 点击:
- 日期:2011-05-19 14:33
- 来源:广东饲料行业信息网
三、建议取消美国进口DDGS的反倾销调查
数据显示,2010年度中国进口DDGS总量为316.3万吨,2009年度为65.5万吨,2008年度为1万吨。
对于DDGS近三年进口总量大幅攀升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由于豆粕及玉米价格高企,作为替代产品的DDGS受到饲料企业的普遍欢迎,可用来代替一部分豆粕及玉米的使用,节省加工成本。二是我国DDGS的产区主要在中国的北方,而饲料企业多位于南方地区,因此地理区域差异显著,从成本和质量等几方面来综合考虑,南方的多数饲料企业更倾向于购买进口的DDGS。三是DDGS无进口配额及转基因方面的限制,与玉米相比,进口方面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从需求上分析,如果按照全国1.5亿吨的饲料总产量来计算,正常添加比例为10%,DDGS的总需求估计可达1500万吨。目前国内DDGS的总供应量大约为300万吨,油脂含量普遍比美国产的要略低3%-5%,整体质量和外观要比美国的稍差。也就是说,国内DDGS的缺口高达1200万吨。
按理说,国内DDGS根本满足不了饲料业的需求,政府应该鼓励多进口。但是2010年底,商务部却宣布要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DDGS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让很多南方的饲料企业有些措手不及,也感到困惑。
结果进入2011年后,DDGS的价格便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动。2009年DDGS进口到华南港口完税成本为1750元/吨,2010年为1900元/吨,已经涨到了2200元/吨,国内东北出产的DDGS到华南厂家的成本也上涨到2140元/吨,而且供不应求。由于受到反倾销调查,市场传闻将征收50%的暂定关税,饲料企业、贸易商都不会冒险进口DDGS,后期市场供应极有可能断档。许英灼透露,广东地区到港量正在逐渐减少,预计4月份仅有2万吨左右的到港量,港口可卖现货已不多。
如果二季度后,反倾销调查初步结果不甚理想,后期判决结果亦不明朗,不仅DDGS的价格还要再涨,饲料厂也将不得不更加依赖玉米、小麦、豆粕的供应,届时将不可避免地扯高国内玉米副产品和替代原料的价格,对以家禽料为主的饲料产家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菜篮子亦将随之变贵,最后对饲料行业的发展不利,对国家调控CPI更不利。
“所以说,这个调查仅仅是代表了部分酒精生产企业的利益,并没有从最广泛的中国利益出发。”王素涵说道,“美国对DDGS的出口有补贴,所以才这么便宜,便宜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用?”
无独有偶,许英灼也请求政府停止DDGS反倾销调查。去年国储玉米拍卖成为国家调控市场的主要手段,导致近几年来的储备玉米消耗量巨大。国有粮食企业由于托市收购价格不占优势,政策性粮食收购量同比下降66%,新的储备未能有效积累,国家库存下降明显,导致国家政策调控面临严峻考验。因此,大量进口DDGS是有必要的,有利于平抑玉米市场的价格,政府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补充库存。
“长痛不如短痛。” 韦剑成透露,从国内对DDGS反倾销调查的消息出来后,就一直不敢动。“希望政府能够尽快给出一个最终答案,如果反倾销结果属实,那就只好不用了。”其实,饲料产业并非本次反倾销的直接利益相关方,但此事关乎饲料品质稳定、食品安全、CPI降低,国家有关部门在做出决定之前应有所顾及,有所权衡。
四、中储粮拍卖要做到透明、量化、规范
国家储备粮拍卖政策的出台,对保障粮食供应,切实地稳定物价,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许多大型饲料企业在此项政策的落实中获益,温氏集团从2010年11月开始至今,共拍卖储备粮11.26万吨,拍卖成交均价为1885元/吨,折合出库均价为1970-1980元/吨,有效地降低了养殖生产成本。
不过,在国家储备粮拍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根据一些权威媒体披露,中储粮旗下子公司通过出库粮拍卖自卖自买,将粮食卖给自己的分支机构,再高价倒卖给饲料企业,已经引起很多饲料企业的不满与投诉。“他们人为地设立了层层门槛,不是为了卖合适的价格,而是为了卖给合适的人。如果你的企业进来搅局,即便成功拍下,也要付出比较大的代价。”某饲料企业老总直言不讳地指出。
国家储备粮拍卖工作理应做到透明、量化、规范。中储粮不能把粮食的政策性业务与周期性业务混在一个部门运作,不能既拿政策的钱,又赚市场的钱。
为了打击粮食炒作,2010年11月12日,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发布“关于修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移库玉米)竞价销售交易细则》的通知”,明确规定,“竞价交易的买受人为饲料加工企业和养殖企业”,“不得转卖,不得在其他企业(单位)代储”。稍早之前,国家粮食局发布也作出规定:对中储粮直属企业违反国务院有关要求,从事与储备吞吐轮换直接相关业务以外的其他商业经营活动,要加以制止,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并及时报告国家有关部门。另外,为了对中储粮形成制约,国家粮食局也在考虑引进中粮集团、华粮集团、中国中纺集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等企业进入中央储备粮代储领域。
此次调整的用意和前几次类似,都是为了避免粮源过多地进入贸易环节,避免中间环节囤积粮源。在座谈会上,针对新《细则》的一些规定,与会企业家、代表们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新《细则》加大了对参与竞拍企业的审核力度,缩小了国储粮拍卖范围,也限制了一些深加工企业。这是很有必要的。”但陈清也提到了自己的担忧,“由于进入门槛提高,许多饲料加工、养殖企业也将被拒之门外。”根据华南粮网曾于2010年12月20日公布的一组数据:通过国家粮食局审核具有参与国家临储移库玉米竞拍资格的饲料加工、养殖企业全国共306家,其中广东省只有22家。这与目前广东省的饲料企业将近1200家,规模化发展程度领先全国的现实并不相符。
这个并不是说广东仅有22家饲料企业符合要求,主要问题出现在企业拍卖资格的审核环节上。许英灼透露,很多饲料厂以前都有定期向饲料办报送相关经营报表,但按照新《细则》去办,发现在很多地方找不到县级粮食主管部门,因此没报材料,遗憾地错失了本年度拍卖资格。
拍卖数量限制过于苛刻也引起了争议。新《细则》规定:同一买受人每次购买卖玉米的数量不得超过本企业15天的用量,一个月内累计购买的数量不得超过一个月的加工用量。考虑到不同省市交易安排不同,每批标的数量大小不同,往往因为标的数量的局限性而间接对竞拍企业设立了搞门槛。2010年国家共举行了50场移库玉米销售交易会。全国各地的移库玉米共投放3632万吨,成交1145万吨,成交率仅31.5%,并不高。陈清建议,“希望政府尽量划小交易标的,放宽企业可竞拍用量。”
其实,广东省作为南方最大的玉米销区,饲料养殖需求大,但在广东区国家拍卖粮数量一直较少,在广东区拍卖粮后期,拍卖粮成交均价持续走高……政府有必要加大对广东区国家储备粮的拍卖力度,提供更充足的拍卖数量。
交易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过高也是饲料企业比较关注的问题。原先买卖双方需向交易市场预缴交易保证金5元/吨,履约保证金50元/吨,现在则分别提高至20元/吨和200元/吨,给企业的流动资金带来较大的压力。而且,履约保证金退还程序相对复杂:买受人预缴的200元/吨的履约保证金,对已经成交的,须在将粮食运回本企业后,凭当地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运回本企业的证明,经交易市场核实后,2个工作日内退回。“但是,有时候当地粮食行政部门并不是很配合,甚至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推搪,令饲料企业苦不堪言。”某饲料企业老总透露。
就算交易成功,也有可能面临出库难的问题。部分粮库出库的基础设施相对简单,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力配置有限,日出库能力以及配合出库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他希望政府能够加强出库监督,提高出库效率,降低出库成本。
另外,针对物流运输环节费用较高的问题,陈清建议“政府完善‘绿色通道’政策,覆盖到国家拍卖粮范围,帮助饲料企业降低流通成本。”
至于在粮食产区进行直采,不少与会代表均认为,从资金到物流都需要厚实的支撑,大型企业操作尚可,中小企业难度太大。
(本刊记者 庄捷生)来源《广东饲料》第四期
原文链接:http://www1.gdfeed.org.cn/news/shendu/2011/0519/9931.html?1305781465
- 2012-08-29饲料原料涨价 饲料企业压力显现
- 2011-04-11广东饲料原料供需矛盾突出
- 2011-03-17玉米价格仍然看涨 豆粕或现买入时机
- 2011-02-25我国饲料原料短缺的形势依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