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丰收粮价却暴涨 中储粮调控面临大考(2)
- 点击:
- 日期:2010-10-27 10:11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那些米业加工企业和粮贩都抬高收购价,导致国储库不得不提高价格才能收到粮食。”周江涛抱怨说。
国储粮收购价即使由最初的97元一路涨到了现在的104元,依然还只收到了近2000万斤,还有400多万斤的空缺待二季晚稻补购。
由于减产增购,导致金溪县的粮价远远高于周边地区的价格。据本报记者调查了解,鄱阳县和余干县的粮价今年开市即低于金溪2块每百斤,涨价速度也相对较平缓。除了粮价最高,这里的消费物价也被推得比周边地区更高。
而金溪某米业老板高彩霞认为,“无论是从农民、粮贩还是粮储方,其实都希望粮食涨价。唯一不希望涨价的就是米加工业。粮食一涨,就会形成一个整体的心理预期,大家都会持粮待涨,米厂买粮困难,又不能停业,有些企业不得不高价小批量临时买粮。”
落户金溪县一年的益海嘉里大米加工厂内部人士也表示,当地粮价太高,该公司夏粮只在开市期间收购了约40万斤。
“事实上,粮食到了粮贩手里,很难指望它能降下来,米厂惧购粮的后果就是成本越来越高。”该人士称。
以去年为例,粮商最初以114元的价格收购优质稻,到第二年上半年卖出就是130元。其中仓储费用是每个月两到三块不等,囤两三个月,纯利每百斤8到10块不等。
目前,除了粮管所的储粮库能外,中储粮金溪直属库还有至少一半的库存能力可以用来储存非国储粮。
望粮兴叹
国储抛粮程序很复杂,需要上报省分公司,由分公司上报总公司,总公司再上报发改委审批才行。
粮库不缺粮,如何才能平抑粮价?
“理论上来说,中储粮的作用就是保证国家粮食储备和粮食安全,平抑粮食价格高涨。”一位粮食系统的官员向记者表示,“但是目前的决策体制比较难应对这种季节性或者区域性的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
在每年的上半年粮食收购淡季,粮价由前一年的旺季直冲到最高点,此时有关部门为平抑粮价,大量向市场投放包括稻谷在内的临时收储粮。而投放临时储备粮主要是通过粮市公开挂牌拍卖。
“我们都去拍过,很麻烦,粮库出粮很慢,而且很多手续费,不能应企业之急,很多时候,宁愿花钱到市面上买高价粮。”高彩霞说。
据记者调查了解,中储粮直属库为国家代储粮食获财政补贴每年每百斤4元,因此,一个储有4000万斤以上储备粮的直属库每年固定收入160万元。此外,每年直属库轮换出去或者临时投入市场的粮价是根据国家托市价卖出,而买入价只有最低价和指导价,不设实际收购价,只是在托市价基础上中储粮可获得每百斤8元的轮换补贴。
这意味着新粮的收购价若高于托市价8元以上,中储粮直属库将在进出临时储备粮的过程中产生亏损。今年上半年的托市挂牌价是94元,中储粮若要卖出临时储备粮换进新粮,买入价需控制在102元。
“国家给中储粮的代储补贴是按照实际储存量发放的,当市场粮价上涨期间,中储粮直属库就不再有放粮的动力,国家粮食不放出抑价,反而成为最大的囤积商。”上述官员表示。由于放出临时储备粮食后必须补粮,否则将减少代储粮收益。而今年若补粮的粮价预期要高于102元的成本价,中储粮投放一次临时储备粮将亏损一次。
“因此,中储粮直属库会按照政策要求挂牌放粮,但是实际上粮食不会出库,竞拍者买到了也很难拿到粮食,很多米厂不愿去拍国储抛出的政策粮。”该官员认为。
周江涛解释说,“国储抛粮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程序很复杂,需要上报省分公司,由分公司上报总公司,总公司再上报发改委审批才行。”今年上半年,金溪县抛出的政策粮主要是该县粮食局抛售的4000万斤,由中储粮制定托市价,监督粮食局按照保护价进行交易。
由此可见,粮食局在此粮食进出过程中也未能获利,其主要收益来源只能依靠与大米加工企业或粮商合作代储粮食,获取每年每百斤2-3块钱的资金,略低于中储粮为国家代储补贴。“所以,今年粮食局不再大量收购粮食,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反正储粮不挣钱,不如放开让粮贩储粮,粮贩挣得多了,粮管所说不定还可以提高代储价格。”金溪某米业老板说。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网站上获悉,9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严肃纪律切实做好政策性粮食出库工作的通知》,督促中储粮严肃纪律,不得设置障碍阻挠出库、超过规定标准乱收费以及粮食质量不符要求等,切实做好政策性粮食出库工作,加快粮食出库速度,以保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中储粮全产业链计划
中储粮希望打造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产业链,并且要求各级分公司利用库存优势配合贯彻该政策。
此文件的市场效果目前尚未统计,但对于中储粮来说,保存储粮是直属库的收益所在,如何利用这些库存粮食是高层战略问题。本报记者了解到,中储粮在国内拥有约340个直属库,有着大量的粮食储备。但是在成品粮市场,却没有直接的话语权。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中储粮总公司应国务院要求,从各省市储备库向灾区调动大批原粮。但是粮食到达时发现,当地粮食加工企业受灾严重,无法对原粮进行处理加工,而调往灾区的成品粮数量有限。此次教训使国家粮食管理部门和中储粮总公司形成共识,需要筹建大型稻米加工企业,对国内成品粮市场具有相当的话语权和调度能力。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表示,稻米加工是粮食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可缺少的环节,从抢险救灾、平息抢粮风波、保证粮食供应的多次实践来看,都需要有稻米加工业的支撑和配合。
截至2008年底,中储粮的大米年加工生产能力只有150万余吨。2009年,30万吨加工能力的中储粮(三河)米业已正式投产,使该公司的加工能力迅速增加。
与另外两大粮油巨头中粮集团和益海嘉里相比,中储粮动作并不晚,三者几乎处在同水平线上。公开信息显示,中粮米业至去年加工产能约100万吨,今年新增150万吨;益海嘉里刚完成佳木斯循环米业项目,现有加工能力也扩充到100万吨。
中储粮总公司副总经理刘新江介绍,三河米业属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并得到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的市场调控项目。该项目通过构建从稻谷生产、收储、加工、运输到终端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在市场货源紧张、价格波动时,起到保证市场供应、保证国家急需、维护市场稳定的作用。
- 2016-07-13豆粕仨月暴涨1000元、玉米涨价200块,养猪的咋办?
- 2012-08-06美洲旱灾或致中国养猪业饲料涨价
- 2012-03-232020年前中国玉米供需缺口恐达2000万吨
- 2012-03-16国内价格大涨 中国饲料厂瞄准美国玉米
- 2012-02-07极端天气推动全球农产品价格飙升
- 2011-12-02东北港口玉米收购价回暖
- 2011-11-25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伤“农”又伤“民”
- 2011-11-21粮食央企无市场话语权 大豆价格进口价难以下跌
- 2011-11-14玉米整体供应偏紧 中长期或稳步走高
- 2011-11-11玉米增产反而涨价 因深加工行业需求量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