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大豆市场行情回顾及展望(2)
- 点击:
- 日期:2011-01-20 14:25
- 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五)临储收购与拍卖情况
自2008年大豆新榨季开始,为拉动大豆价格,保护农民利益,我国政府连续两年在东北四省区启动了大规模的政策性收购。在2010年该政策在东北主产区得以延续,据统计,截至12月25日,国家累计收购2010年产大豆925400吨。
2010年12月份,我国先后进行了三次共88.84万吨国家临时储备跨省移库大豆竞价交易会,均以流拍收场;另外,黑龙江省也在12月举行了五次共 101万吨省储大豆竞价交易会,仅首次拍卖成交5.5万吨,其余全部流拍。分析认为,拍卖底价偏高及市场供应相对充裕是政策性大豆始终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 2010年中国大豆市场主要影响因素
(一)国际市场震荡上行支撑国内豆价
随着我国对进口大豆需求的不断增加,较高的进口依赖度使国内大豆市场行情很大程度上被国际市场行情变化所左右。因此,国内大豆市场价格除了受自身供需基本面因素影响之外,国际大豆市场走势对其影响至关重要。在美国大豆库存趋紧、中国需求旺盛及周边商品市场强势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年以来国际大豆价格先抑后扬,整体呈现震荡上涨态势。年初,CBOT大豆3月合约期价388.75美元/吨,到12月末涨到505.59美元 /吨,涨幅30.06%。年初,美湾2号黄大豆FOB价格为421.1美元/吨,到12月末涨至533美元/吨,涨幅26.57%。
(二)进口大豆供应充裕压制国内大豆价格
2010年以来国内大豆进口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0年1-11月份中国进口大豆总量达到4937万吨,同比增加30.7%。由于进口大豆持续、大量到港,2010年以来国内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库存保持高位(见图8)。根据监测,截至12月末,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约655.84万吨,较年初增加31.08万吨。其中,最高港存量出现在11月下旬,达到662.74万吨。进口大豆供应充足,将压制国内大豆市场上行走势。
(三)临储收购政策构筑坚固价格底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为保护农民利益,2010年国家继续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实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国家粮食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出《关于2010年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收购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粮调〔2010〕169号),安排部署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收储工作。通知明确,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1.90元/斤,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收购期限为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收购入库的大豆为2010年国产新大豆,符合国标等内品质量标准。通知明确,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其有关分公司为国家临储储存大豆收购的执行主体。与2009年政策相比(见表4),2010年临储大豆收购价格有所上调。由于新年度东北地区临储大豆收购政策明确,国产大豆市场价格的底部支撑较强。
(四)养殖业温和回暖 豆粕需求提升
作为大豆主要副产品的豆粕是制作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并且国内大豆需求主要来自于养殖业对豆粕的需求。年初养殖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从7月份开始全国猪肉价格触底回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同期,鸡蛋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养殖业整体盈利能力快速回升,补栏积极性持续提高。受此影响,今年前八个月豆粕价格一直处于震荡调整态势,九月份至年尾则出现明显上涨。总的来看,豆粕市场需求的逐渐转好,将对大豆市场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
(五)食用油价格提升提振大豆行情
7月份以来国内豆油现货行情持续、大幅度上涨,而就在迈入“万元”不久,随着政府一系列调控措施的出台,自11月中旬开始国内市场豆油价格应声而落。受此影响,油厂收购大豆原料态度谨慎。尽管当前豆油市场仍处于政策面利空氛围中,不过,按照往年惯例,随着国内元旦、春节的不断临近,市场中间环节贸易商蓄水池作用将开始显现,而终端需求也有所增加,尤其是对小包装的需求。因此,在外盘强势反弹及消费旺季的带动下,接近年末,国内豆油市场期现价格大幅反弹,重回“万元时代”。豆油价格的提升也将进一步提振国内大豆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