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异常波动 亟须综合调控
- 点击:
- 日期:2010-05-28 18:18
- 来源:
此轮玉米价格上涨并非供给短缺引起的合理上涨,而是在全国玉米总供给充裕背景下的异常波动,形成机理比较复杂
在今年通胀预期日益增强的形势下,国内粮价走势也出现新的动向。前期因西南严重干旱导致大米价格明显上涨,近期玉米价格不断创历史新高,呈快速上涨势头。国内市场粮价看涨预期正日益强化。
为什么当前粮价出现异常波动?
今年3月初以来,玉米价格快速上涨,到目前为止,玉米价格每吨上涨100~200元,涨幅达10%。其中,广东销区由每吨1900元上涨到2050-2100元,吉林、黑龙江产区由1600元涨到1800-1850元。根据我们在南方销区和东北产区调研情况初步判断,此轮玉米价格上涨并非供给短缺引起的合理上涨,而是在全国玉米总供给充裕背景下的异常波动,形成机理比较复杂。其中,既有主产区减产的市场效应、国家托市调控的政策效应,也有物流不畅等因素的推动,还有西南干旱、通胀预期增强导致市场预期变化的影响。
第一,主产区玉米大幅减产,市场供求预期偏紧,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去年秋粮上市前,各方面均预测玉米将保持连年丰收。但今年玉米收购的实际情况表明,玉米减产幅度较大,估计全国减产近10%,东北主产区减产幅度甚至达20%-25%。尽管目前国内玉米库存较多、仍然供大于求,但由于主产区大幅减产,导致近期玉米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供求预期偏紧,玉米价格上涨压力不断增大。
第二,国家托市收购政策作用明显,支撑玉米价格走高。在判断粮食丰收的前提下,去年国家继续在东北产区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并对南方16个饲料消费省份和中央直属粮食企业采购东北地区新产玉米给予每吨70元的费用补贴,对玉米价格上涨形成明显支撑作用。与此同时,由于近期淀粉、淀粉糖、酒精等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粮食深加工效益好,开机率高,产区粮食深加工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新粮,并通过上调收购价格与其他入市企业争夺粮源,也推动玉米价格走高。
第三,对价格预期较高,产区农民有惜售心理。2009年秋粮上市以来,产区农民大多观望等待,惜售心理较强。一般而言,进入1月份后,本应是农民集中售粮高峰期,但今年农民售粮进展缓慢,导致市场有效供给明显不足。究其原因,一是去年东北产区受旱灾影响,玉米减产较多,农民对价格预期较高;二是受通胀预期影响,水稻等粮价快速上涨,对玉米价格形成传导效应,加之国家实行临时收储和补贴收购等托市政策,农民预期玉米价格有进一步上涨空间,因此持粮待涨、择机而售。而加工企业抬价收购,也助长了农民惜售心理;三是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不断改善,农户获取备耕资金的能力显著增强,农民售粮节奏出现明显变化。
第四,粮食物流不畅,主销区供给相对紧张。目前导致粮食物流不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前东北产区粮食入关到南方销区的铁路运力紧张,不足需求的20%;二是中央储备粮跨省移库占用运力一半以上。据了解,到北方港口的铁路粮食专用运输车5000辆,其中跨省移库占用3000辆,挤占了正常的市场粮食运力,进一步加剧了运力紧张局面。运力紧张导致南方销区供货不及时,部分企业担心拿不到粮食而产生恐慌心理,加剧了价格波动,推动阶段性、区域性粮价走高。
第五,西南干旱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粮价看涨预期,加剧粮价异常波动。今春西南地区持续大面积干旱,对农户、加工企业、贸易商与销区市场的心理预期产生较大影响,市场粮价看涨预期普遍增强,少数地区甚至出现恐慌心理,出现抢购、囤积粮食现象,由此进一步加剧粮价的异常波动。
粮价异常波动的可能影响
在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极其复杂的背景下,粮价异常波动给管理通胀预期带来巨大压力,给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当前要特别重视粮价波动带来的几个不利影响。
第一,玉米价格异常波动有可能引发粮价乃至整个食品价格的全面上涨。一方面,我国粮食各品种间价格波动具有传导性、同步性和放大性特征,此次玉米价格上涨,有可能传导到其它粮食产品,进一步加剧社会对粮价的看涨预期,带动其他粮食价格也在短期内全面上涨。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我国猪价持续下跌,部分地区猪粮比价已连续数月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生猪生产出现全面亏损。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将进一步增加养殖成本,打击农民养猪积极性。如此的结果是,3~5个月后,猪肉价格可能再度暴涨,由此推动新一轮食品价格全面上涨,拉动CPI大幅上升,进一步加大通胀预期压力。
第二,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将加大玉米进口压力。目前美国玉米的含税到岸价每吨1850元,已经低于国产玉米南方港口价格150-200元。若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国内饲料及加工企业有可能转向进口价格较低的国外玉米,进口压力日益增大。海关统计表明,近期已有少量进口玉米进入国内市场。需要高度重视的是,若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国外玉米大规模进口就有可能变为现实,如此将直接冲击国内玉米市场,使粮价大幅下跌,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对保持今年玉米生产稳定发展严重不利,并进一步增加粮食调控的复杂性。
第三,托市政策若不及时调整,有可能形成过度调控效应,不利于保持粮价稳定。去年国家对东北主产区玉米实施的临时收储和收购费用补贴等托市调控措施,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市场化为基础的粮食流通格局,而且成为近期玉米价格异常波动的重要推动因素。如广东市场每个月玉米需求量约80万吨,过去主要由众多的贸易商供货,现在转变为50-60万吨由中央直属粮食企业供应,市场集中度大幅提高,对销区粮价形成直接影响。据调查,目前南方港口有个别参与托市收购的企业减缓玉米销售进度,等待涨价后销售。特别是,现有托市政策没有设立退出机制,当东北产区玉米价格达到每吨1800元、超过国家确定的临时收储价格时,收购费用补贴政策却并没有按规定退出,由此进一步推动玉米价格持续上涨。
必须采取综合调控措施
目前玉米价格仍呈持续上涨势头,市场粮价看涨预期越来越强,粮食调控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有效防止玉米价格异常波动引发整个粮价乃至食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对今年管理好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局意义重大。近期国家采取抛售、定向投放等调控措施,对稳定粮价预期已经产生一定作用。但从目前的形势看,单一的调控措施已经难以形成有效的平抑机制,必须进一步采取打组合拳、多措并举的综合调控措施。建议:
第一,加大粮食市场投放力度。建议进一步增加中央临时储备玉米对广东、福建、四川等销区以及主产区的市场投放量,平抑玉米价格异常波动。对粮食深加工企业采取结构性调控措施,避免其争夺粮源而抬高粮价。
第二,增加铁路运力,确保出关粮食物流顺畅。建议铁道部门增加对东北产区粮食外运运力,使产区粮食能够及时、足量发运到销区。对中央储备粮跨省移库另外安排专门的铁路运输计划,不占用正常市场运力,切实保证产区粮食出关的有效运力。
第三,及时调整和完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严令参与托市收购的企业不得囤积粮食、待价而沽,防止托市调控措施对粮价波动推波助澜。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既要有效支撑价格合理回升,也要防止产生过度调控效应;不仅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也要确保粮食市场价格稳定。建议今后继续实行以中储粮公司为执行主体的临时收储措施,进一步完善政策的启动和退出规程,形成托市收购与平抑价格互为一体的调控机制。
第四,加强进口调控,及早防范国外玉米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同时,要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密切跟踪国内外市场形势和变化趋势,完善粮食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制度,着力增强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 2018-04-08多国争当“替补”扩大对华出口 俄欧眼馋猪肉葡萄酒市场
- 2017-06-08饲料原料全军覆没近在咫尺?豆粕节节败退逼至2700
- 2015-09-21巴西联邦职员罢工未致大豆出口延迟 对玉米出口不利
- 2015-07-08经济危机恐来临 豆粕下跌不可幸免
- 2014-11-27 2014年11月27日豆粕大豆早盘分析摘要
- 2014-10-28越南取消玉米豆粕购买或致国际价格下降
- 2014-07-14上半年先抑后扬 豆粕下半年走势分析
- 2014-07-11供应主导市场 豆粕全面走弱
- 2014-06-10豆粕市场:逢低做多或买近抛远
- 2014-03-19饲料企业普遍看空 豆粕延续弱势震荡